夫妻两人脾气秉性不同,导致子女心有偏好

如今不少家庭是老人带娃 , 但你发现没 , 就算是老人带娃 , 也有规律 。 其中奶奶外婆带娃居多 。 而爷爷和外公呢 , 较少有跟着老伴一起来城市的 , 很多干脆就留在老家了 。
都说少时夫妻老来伴 , 为啥老了老了 , 夫妻两个却要天各一方互相分离呢?
这其中 , 很难说只是老人一个人的意愿 。
端午节好容易回趟家 , 发现村子里的王大伯一人坐在家门口 。
打过招呼后 , 我回家问我妈 , 大伯母去哪儿了 。 我妈随口答曰 , 去城里给儿子带孩子去了 。 你问你大伯咋不跟去啊?他其实是一块去了的 , 但没多久儿子嫌和他处不好 , 又让他回来了 。
我妈说路过大伯家门口曾听见他跟其他人聊天抱怨 。 说是自己老伴家家争着要 , 他这个老头子却是人人嫌 , 感叹子女都是利益至上 , 有用的人争着抢着要 , 没用的人就嫌是累赘 。
【夫妻两人脾气秉性不同,导致子女心有偏好】我听了倒觉得 , 事情也不完全是王大伯说的那样 。
夫妻两人脾气秉性不同,导致子女心有偏好
母亲和父亲承担的角色不同 , 让子女感受到的温情也不同
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 , 对母亲心里总是怀着感激和爱 , 因为从小到大 , 母亲承担了太多 , 对子女的爱护也更多 。 而一提起父亲 , 总觉得有点距离 , 想要亲近却又不知道如何做起 。
过年过节回了家 , 子女能和母亲一起下下厨、说说笑笑 , 见了父亲却总是没什么话说 , 父亲简单问几句工作生活上的事 , 双方就都陷入了沉默 。 甚至平时打电话回去 , 父亲接到电话后也往往不说什么 , 只是让母亲来接听 。
夫妻两人脾气秉性不同,导致子女心有偏好
在我们中式家庭中 , 父亲和母亲承担的家庭角色往往是固定的 。 父亲外出工作、挣钱养家 , 母亲则更多的承担了家务、育儿等琐碎事务 。 在日常生活中 , 显然是母亲对子女们的照顾更多些 , 孩子们也跟母亲更亲近 。
况且父亲作为一家之主 , 为了保持威严总是不苟言笑 , 甚至时时斥责子女 , 子女就不太亲近得起来 。
夫妻两人脾气秉性不同 , 导致子女心有偏好
都说父母对子女有偏心 , 其实子女对父母也是如此 。 如果老人脾性温和又慈爱 , 平时也不无端挑事 , 谁家不是敬着爱着 , 当做一宝?但如果老人秉性如同苏大强 , 有事没事就作天作地 , 搅得整个家庭不安宁 , 那谁也不愿意和他多待 。
夫妻两人脾气秉性不同,导致子女心有偏好
如果家里的父亲脾气暴躁 , 又爱逞一家之主的能力 , 同时对妻子多有轻视 , 那子女显然会为任劳任怨的母亲鸣不平 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 , 当时是温和隐忍的母亲 , 比暴躁专制的父亲更受子女欢迎 。
老家里还曾有这么一档子事 。 有一家房屋早已破败不堪 , 只有老父亲在家 。 子女不管不顾 , 把母亲接到城里享福去了 。
原来 , 这家的男主人年轻时就爱喝酒逞能 , 醉酒后喜欢打老婆打孩子 , 子女对他是敢怒不敢言 。 女主人又要忙地里的活 , 又要抽空做些零工养活孩子 , 吃了不少苦 。 等孩子们长大有出息后 , 家家都想接母亲过去享福 , 而老父亲则无人管顾 , 只是每月寄回来一些生活费了事 。
可见有果必有因 。

    推荐阅读